水城经济开发区:解决1.2万人就业问题,让务工者乐业安居
今年,水城经济开发区计划招工1.2万人,充实企业的用工需求,也为务工者找到新的就业方向。在面对这一群庞大的人口陆续涌入园区,水城经济开发区是如何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,帮助务工者实现乐业又安居的呢?
每天水城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都会出现很多前来应聘的人,中心工作人员让应聘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后,根据具体岗位条件实行精准推荐。通过园区搭建的就业平台,用人双方进行的这场博弈,目的就是为了务工者能够有个好的归属。
来自水城县化乐镇化启村村民 张微说:“其实我来这边找工作也来了好几天,都看了好多家,只是觉得这里的工资和外面真的没有办法比,但是为了孩子,我还是心已经静下来,准备在这边好好找份工作,好照顾孩子。”
张微之前在沿海城市打工,面对回家就业的心理落差,她还需要深思熟虑。而在水城经济开发区制鞋园区的工厂里,100多名工人已经正式上岗。贵人足鞋业作为一家全新的现代化运动鞋制造项目,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,预计今年将完成鞋面生产250万双,成型75万双,实现产值3000万元。
今年49岁的李元惠是水城县老鹰山街道木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由于身体残疾做不了重活,过去她只能在家务农,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。去年年底,村里经过筛选,介绍她来到园区成为了一名针车工人。
水城县老鹰山街道木桥村村民 李元惠说:“我以前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好的工作,也没有这个适合,现在我进了这个厂,让我有一碗饭吃,只要上齐班,两千多块钱,三千多这些都开得了。”
近年来,由于水城经济开发区招聘的工种多为普工,对技术、学历的要求相对较低,只要具备劳动能力,经过一段时间培训,就能初步具备岗位所需的技能。而很多人在这里学到了一些技术,就辞职去外地打工,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。为了缓解“用工难”的问题,水城经济开发区在招工过程中转变思路,变招工人为招家庭,从解决住房入手,免费为双职工提供福利用房,提升他们对园区和企业的归属感。
“家有工厂,何必远方”成为了水城县各乡镇大多数务工者的一致追求。午饭时间,经开区餐厅服务中心人声鼎沸,工人们在这里相继用餐,谈笑间充斥着满足感。
据了解,水城经济开发区是六盘水市唯一被纳入全省首批培育对象的“千亿级经济开发区”,目前共有48家企业入驻。用工规模达到10000余人,务工者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。同时,经开区还配套了医院、幼儿园、中小学等公共设施,力争打造留得住人的幸福工业园区。
水城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罗毕荣:“水城经济开发区企业计划2018年招工一万二千人,到目前为止已招工六千五百人左右,企业服务中心将协助企业,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、巡回招工等方式和渠道,协助企业完成用工计划的招聘,并且组织好新入职员工搞好培训,让新入职员工从农民工快速转换成产业工人。”
招工现场
来自水城县化乐镇化启村村民 张微向工作人员咨询

水城经济开发区餐饮中心